切换到宽版
  • 1307阅读
  • 2回复

[转帖]一个"尊"字,好说难做 [复制链接]

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
离线假正经也

UID: 1801544

精华: 136
级别: 玉清道君
 

发帖
107610
金币
88186
道行
18910
原创
538
奖券
560
斑龄
0
道券
291
获奖
0
座驾
设备
摄影级
在线时间: 12605(小时)
注册时间: 2013-05-07
最后登录: 2023-06-17
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  发表于: 2018-06-17
— 本帖被 xian209 执行加亮操作(2022-08-02) —
        过年前几日,一天中午,要吃午饭了,但家里什么也没有.我也懒了,不愿意再汰烧了.虽然冰箱里准备了不少,但实在是觉得烦了.就和儿子商量了一下,到外面去吃拉面.放寒假了,儿子赖在家里只想上网打游戏,不肯出门.我就自己先去吃点,回来时给他打包.到了拉面店门口一看,卷帘门紧闭,上面贴了一张红纸.原来人家早回家过年去了.再四下一看,连包子铺都关门了.无奈只得到远处十字路口的老鸭粉丝汤店去碰运气.还好,开着.不过人家大年夜也要走的.老板忙得团团转,也是,周围就他一家饮食店嘛!吃完后,给儿子带了一份回去.晚上和老婆谈起此事,大家都觉得离开这些外地人还真不行.儿子在里屋却不以为然道:"走就走吧,有什么了不起!大不了我不吃就是了."我哈哈一笑道:"那你以后肉包子,拉面都不要吃了."


         "不吃就不吃,离开这些外地人地球照转!"儿子声音比我还响.


        我愣了一下,感觉有些不对劲:"那么大年夜你也不要和我们去饭店吃饭了,那里都是外地人在烧饭烧菜."


         "不去就不去,你当我真的想去啊!"儿子负气道.


        "那你衣服也不要穿了,饭也不要吃了,菜也不要吃了!"我火了,:"这些米,菜,衣服裤子,鸡鸭鱼肉,水果,连你吃的零食,面包,饮料,你用的手机,都是从外地人手里买来的,都是外地人生产的.还有,你父母也是外地人,连你爷爷也是外地人.咱家就你奶奶是上海的乡下人.你也不要认我们了.这房子也是外地人造的,你也不要住了,赶紧从这里滚出去吧!"


         儿子终于不做声了.老婆也指责他说话没脑子.事情过去很多天了,今天不知怎么,突然又想了起来,感觉心里有些话要说一下.我以前在美文版发表过文章<<去户籍易,去心籍难>>,表达了一下个人对于户籍制度的一些看法.同时认为只要人们自己能看得起自己,长期横亘在城乡之间的地域差别观念就会消失于无形.现在看来是我错了!尽管我从来没有在儿子面前灌输过城乡优越感,但人与人之间的地域歧视,却在我们都不知不觉中侵入了孩子本该纯洁的心灵,并已经扎下了根.我不知道这种城乡歧视究竟是从何来,不过看来绝非个别现象.至少在我儿子身边是普遍存在的,否则,儿子不会非常顺口的说出那样的话.


          我们常说,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尊重,尊敬.可真正能做到的又有几人.社会上到处宣传"尊重老人",'"尊重知识",'"尊重人才,""尊重法律"等等,甚至我们可以为"尊"写出一大本厚厚的书.但从来没有人认为"尊"其实就应该是令人望而生畏的法律名词."尊"的本意,是指在中国商,周时期的一种酒器和礼器,本来是专门用来盛名酒的,后来演变为等级的象征.中国很多词中都有这个字,喻意地位高贵而不可侵犯,如"尊贵","尊严","尊重","尊敬","尊崇","尊称","尊姓"等,无一不和身份地位有关.久而久之,"尊"不但是一个日常用语中的好字眼,更是成为语言,文字中的上流阶级,唯一落在外面的,似乎只有"尊卑"一词.但生活中,地位高的人在训斥比他地位低的人时,往往都会来这么一句:"尊卑不分".这还得是非常有文化的人,才说得出这种文诌诌的话.没文化的土豪就非常直白:"没大没小的."


           "尊"在商,周时期的地位的确非同一般,据专家考证,在西周以前,"尊"只有贵族才有资格享用,平民无缘.所以它才在以后词语的演变中能独善其身,始终保持它高贵的身份.只是在东周以后,天子大权旁落,诸侯们开始掌握实权,这个"尊"才没人重视了.春秋时.列国大夫们慢慢控制了诸侯国内的朝政,而他们的家臣们又把持了大夫们的日常事务,大家都"尊卑不分","没大没小'了,于是"尊"也不再被提及了.到了战国时,诸侯混战,弱肉强食,以实力定尊卑,也就更不把"尊"放在眼里了.这"尊"更是连制作的手艺都失传了,不久就从历史舞台上彻底的消失了.只不过"尊"这个字一直为历来统治者所专享独用,比如编写史书的人就要遵循"为尊者讳"这一条铁的纪律,要不然人头不保.辛亥革命,推翻了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满清政府,建立了民国.提倡"五族共和",大家相互平等尊重,这才使"尊"终于放下架子,盱尊降贵来到民间,大家都可以使用.虽然它对于小民来说往往是只有口惠而无实至.


         新中国建立后,为了国家稳定,实行异常严厉的户籍制度,人口几乎没有流动的机会.尽管"人民"二字贴得满大街都是,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,却是越来越深了.最典型的,莫如由于城乡待遇的差别,造成了地域歧视.那时候城里人对农村人的统一称呼是"乡下人",而当时中国最大的城市---上海,对所有非本市土生土长的居民,不管是农村的还是城市的,一律冠以"外地人"的头衔,优越之情溢于言表.只有北京是个例外,虽然上海人也根本瞧不起它,但老北京们更瞧不起任何地方的人,他们张嘴便是"咱可是住在皇城根下,天子脚下的啊"那身份可海了去了.所以,北京人的自我优越感比上海人还强.在城市人眼里,乡下人就等同于愚昧,落后.在上海人眼里的外地人也是如此.既然如此,那也就谈不上"尊"了,嘲笑讽刺,冷淡怠慢就成了城里人对待乡下人,上海人对待外地人再正常不过的态度了.而那些被轻视者,要么自惭形秽,要么忍气吞声.过后在心中暗暗发誓:期待有朝一日老天开眼,让自己换个身份,也能扬眉吐气一番.不但让那些不"尊"我者刮目相看,也能让自己也过一回不"尊"那些尚未有能力换一种活法的新陈涉老乡的瘾.


         不过非常可笑的是,所有这些自"尊"者似乎都忘了,要别人"尊"己是永远没有尽头的.就拿上海来说吧,大家都知道上海人瞧不起外地人,但不知道上海人也瞧不起上海人.那时在上海本地人中,城市居民和非农的上海人之间是根本不能搭脉的.更不要说农村户口的上海人.而城市居民之间,也有"上只角"和"下只角"之分.住在市中心"上只角"的人士大多是从事脑力劳动的高知,高干和文化文艺界人士.他(她)们与居住在"下只角"的蓝领阶级几乎从不来往,不通婚姻.他(她)们信奉的是"龙生龙,凤生凤,老鼠儿子会打洞"的生活准则.如果在他们之间有谁竟然会娶,嫁"下只角"的人作媳妇,夫婿.那么除了与之决裂,没有第二条路可走.我老婆的一个姐夫就是"上只角"的人,看见她姐姐长得漂亮,立马扔掉了他母亲为他介绍的一个相貌平平的"上只角"女生,死命追求大美人.当时在他家里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.为了这事,"上只角"的高知亲家极少与"下只角"的高知亲家来往,在我印象中二亲家只见过一次面,而且彼此坐得远远的.双方都基本上没说话,倒是和我聊了几句.大概看我鼻梁上架着眼镜,误以为也是文化人吧.惭愧惭愧.老丈人去世后,"上只角"的高知亲家也没有来参加追悼会.这事给我的印象很深.据说这种地域之间的歧视,在上世纪七,八十年代的上海非常普遍,而且非常顽固.最后竟发展到只要有人的籍贯是苏北人,你就甭想找到非苏北籍贯的上海人结婚,连朋友都没得谈.这在当时许多电视和报刊杂志都有反映过.那时候的沪上,人与人之间早已没了互"尊"了.


           几十年过去了,随着国家对人口流动的放开和放宽,大量的外地人士来到上海滩安家落户.他们中绝大多数安分守己,辛勤工作.为这座国际大都市默默的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.其中,最多的还是那些从事体力劳动的外来蓝领阶级.他们可以说是非常的吃苦耐劳,收入不高.但他(她)们任劳任怨,始终如一的工作着.说他们不想过上流社会舒适安逸的生活,那纯属胡说八道!某外国思想家曾说过:人的天性是好逸恶劳的,之所以要工作,只是为了生存.我认为他说的很对,没有谁天生就喜欢起早贪黑的去工作.而客观环境又不可能让每一个人,绝大多数人都从事体面而又高收入的脑力劳动.社会既注定有三百六十行,就注定有从事三百六十行的人员.哪一行也离不开哪一行,谁也不能说我不需要谁.你可以不喜欢一个人,但你不能瞧不起他(她)的职业,因为你需要它为你服务,所以你就必须对它"尊"!

           十分遗憾的是,虽然我们都晓得人与人之间,相互要"尊",但往往忘记得最快的就是它.说永远比做最更容易.比如,我们在教育子女时,往往要求才半大的孩子们只许把书读好,并时常把扫地的阿姨,大叔作为反面教育的典型形象.从没有说过其实他(她)们和我们一样,也有"尊".我们鼓励子女们努力去攀登金字塔尖,做一个人上人,却从没有指着塔底下厚厚的基石说,这也是"尊".更没有说,这塔的基座最值得我们去"尊",因为在千百年历史的风沙吹打下,唯有塔基还牢牢的存在.不得不承认,我也是其中的一员.小时候,最讨厌父亲在我耳边不断的絮叨:"书中自有黄金屋,书中自有千钟粟,书中自有颜如玉"这些古训.没啥高觉悟,就是不爱读书.一听见和读书有关的话就头疼.长大后参加工作,越发痛恨孔子的"焉用稼圃"之语,觉得世上没有比孔老二更坏的人了.公然看不起劳动人民.其实这情绪一多半是由于当时在生活,工作中遇到太多不如意造成的.结婚生子后,自己对儿子的教育,基本上遵循"不要让孩子走我的老路"的原则.拼命要求儿子读好书.虽然本人从没有拿环卫工人做反面教育小孩.但也从没有在儿子面前对此提过异议.我已在不知不觉中重复了我父亲的老路.日积月累,儿子经过在家里和社会上长期的耳濡目染之后,自然而然的对自己的身份产生了优越感,也难怪他竟会脱口而出地表达了自己对来自另一个地域人们的歧视.亏得我还撰文对地域歧视表示过不满,认为造成歧视的主要因素在自身上.事实打了我一记耳光!韩非子曾曰:"以子之矛,攻子之盾,若何?"一个人最难堪的事莫过于自相矛盾了.但为了承认错误,我就必须承认自己确实存在着矛盾.而要改正错误,就非得以已之矛攻己之盾不可!看真理究竟是矛还是盾!今天就以吾之矛攻一下吾之盾吧!那就是我错了!真的错了!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,不只是单方面的.消除它也不只是单方面的.这得需要所有人做起,很难很难.但有件事却很容易,从我做起.从教育子女"尊"他人做起,更要教育自己真心,真诚的去"尊"他人!让"尊"字从此既好说也好做吧!




本文由寡人有疾于2014年2月8日18:18分原创首发


[ 此帖被假正经也在2019-10-20 16:42重新编辑 ]
山庄提示: 道行不够,道券不够?---☆点此充值☆
 
在线至尊狼王

UID: 74095

精华: 47
职务: 山庄贵宾
级别: 玉清道君

发帖
809426
金币
48488
道行
19085
原创
288
奖券
12472
斑龄
0
道券
1292
获奖
0
座驾
设备
摄影级
在线时间: 16092(小时)
注册时间: 2006-07-15
最后登录: 2024-11-27
只看该作者 沙发  发表于: 2018-06-17
地域歧视会一直存在的,这是没法改变的事实。
1条评分金币+1
假正经也 金币 +1 - 2019-10-20
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
 
    
离线假正经也

UID: 1801544

精华: 136
级别: 玉清道君

发帖
107610
金币
88186
道行
18910
原创
538
奖券
560
斑龄
0
道券
291
获奖
0
座驾
设备
摄影级
在线时间: 12605(小时)
注册时间: 2013-05-07
最后登录: 2023-06-17
只看该作者 板凳  发表于: 2019-10-20
回 至尊狼王 的帖子
至尊狼王:地域歧视会一直存在的,这是没法改变的事实。 (2018-06-17 10:03) 

有些是根深蒂固的思想观念。
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
 
快速回复
限120 字节
认真回复加分,灌水扣分~
 
上一个 下一个